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顆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币咔橹拢瑢W生們響應國家號召安守家中,自主學習,學習方式從以線下為主轉向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相結合,對孩子們的學習內驅力是一個重大的考驗。勤勉熱情、博學善思的莞外老師們奇招頻出,在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點燃學生求知火焰,喚醒學生自我成長潛能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2020年3月23號下午莞外初中部在企業(yè)微信群召開了全體教師的語音會議,此次會議由初中部梅淑萍副主任主持,共有四位老師就“如何創(chuàng)造機會,激發(fā)學生學習效能,引發(fā)學生成長動力”主題進行了經驗介紹。
一、家校共育,小組合作營造互助互學積極氛圍
初一年級的蔡偉老師分別從班主任線上正面管理和調動家長配合側面助力兩個方面有力地加速了學生自我效能提升,從而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居家自主學習的信心。他通過積極溝通、詳盡解釋,從思想上獲得家長對學?!拔逵⑴e”宅家學習方案理念的理解和認可;發(fā)動家長積極參與孩子學習活動,加強對學生實踐宅家學習方案的引導和督促;通過疏導家長焦慮情緒,獲得家長們對形成班級積極互幫互學氛圍的大力支持。蔡老師制靈活地根據小組組員個性化特點分層設置學習目標、布置學習任務、建立個體獎賞結構,做到有的放矢,并通過小組分享會創(chuàng)造機會讓每一個層次學有所獲的學生都能借此增強成功體驗,獲得學習的滿足感和自信心。同時通過示范優(yōu)秀作業(yè)、分享優(yōu)秀學習策略等措施起到榜樣示范的積極作用,從而讓學生在良好的小組學習氛圍影響下信心培增,迅速適應線上自主學習的模式。

二、溫和柔軟,賞識撫慰增強自我認同
初二年級吳慧玲老師用十二個字概括自己引導學生居家自主線上學習的工作——“偶爾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為了增強學生自律性,保持張弛有度的學習生活節(jié)律,她采用打早安卡和早睡卡、微信電話調查作業(yè)完成情況、召開學生、父母、班主任三方會議等方法有效改善了學生的賴床、學習懶散拖拉、癡迷手機等問題,為孩子居家健康學習生活奠定了基礎。溫和而柔軟的“常常幫助”引導學生正確賞識自己,增強自我認同感,激發(fā)其努力做得更好的決心和意念。通過班群發(fā)布學生優(yōu)秀表現、利用線上班會進行公開表揚、通過微信或電話告知父母等措施,讓每個孩子美而自知,自知而更美,讓他在欣賞中獲得追善求美的力量。除此之外,為了緩解親子矛盾,緩解學生和家長居家心理壓力,吳老師運用微信、電信、親子班會等形式時時刻刻“總是安慰”著家長與孩子,讓他們從心理上獲得安全感和支持感,極大地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智慧懲罰,擂臺挑戰(zhàn)激發(fā)學習內驅力
初三年級的張宏杰老師敏銳的察覺到學生、家長、科任老師因為中考臨近而越來越強烈的焦慮感。結合初三學生宅家學習情況,張老師針對學生群體中出現的復習備考緊迫性不足、學習自主性不強、因學習問題容易導致親子關系緊張的現象,推出了班級學科個人擂臺挑戰(zhàn)賽。每個學生向另一位學習表現比自己更優(yōu)秀的學生同學發(fā)出挑戰(zhàn),挑戰(zhàn)內容為每日一科的居家學習成果。每日根據一科學習質量自查的成績,匯總統計分析數據后得出對陣結果。依挑戰(zhàn)結果,對挑戰(zhàn)獲勝的學生進行表彰,對被超越的學生作出一定的懲罰。為了讓挑戰(zhàn)賽的規(guī)則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具備廣泛的群眾基礎,張老師開放規(guī)則的建議權,不斷修改完善挑戰(zhàn)規(guī)則,贏得了學生的廣泛參與。張老師擬定的挑戰(zhàn)賽最大的亮點在于他智慧地創(chuàng)設了一些面向挑戰(zhàn)中落后一方的懲罰措施。如自拍1分鐘視頻向同班好友感恩表白,自拍親子擁抱視頻或照片上傳至班級QQ群等,最別出心裁的莫過于錄制錯題講解視頻這一懲罰方式。在班級群里講解錯題,不僅有效地促進在競賽中暫時表現不夠理想的同學想法設法弄懂對知識點的理解,而且又通過分享獲得二次鍛煉的機會,同時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注和點評更是讓學生收獲滿滿的自信感和成就感。

四、課程引領,項目學習推動防控教育
初一年級級長汪媛老師分享了初中部“校園疫情防控,我們在行動”項目式學習工作背景意義和推進計劃。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開展,多個省份“新冠肺炎”病例人數“清零”,援鄂抗疫英雄們紛紛踏上歸途,陸續(xù)有省份公布了開學時間。復學后,面對“內防擴散、外防輸入”的嚴峻形勢,“防控工作怎么做”就成為了社會關注,家庭關心的焦點。東莞外國語學在認真組織居家學習的同時,積極籌備方案,主動作為,在課程引領,活動育人理念的指引下。由教導處梅淑萍副主任提議,汪媛級長組織落實,讓學生化身“校園防控規(guī)劃師”,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思考和制定防控的方案,初中部全體班主任和科任老師穩(wěn)步推進,全面啟動復學防控項目式學習。
截至目前,學校已經通過問卷星調查和發(fā)放致家長一封信的方式,初步形成了方案議題大綱,完成了第一步流程。根據問卷反饋情況,學生將在班級內部分成“體溫檢測組”“食堂就餐組”“教室布置組”“手部衛(wèi)生組”“課間防控組”“宿舍生活組”“清潔消毒組”等七個小組,目前具體分工正在由班主任落實。隨后,將陸續(xù)按照學生小組為校園制定可行防控方案、導師指導完善方案、班級內部模擬優(yōu)化方案、年級優(yōu)秀成果展示等流程環(huán)節(jié)推進項目式學習。
最后,教導處梅淑萍副主任對本次會議進行了總結。她高度肯定了以這幾位老師為代表的莞外教師團隊在創(chuàng)造機會,激發(fā)學生潛能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并再次強調了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我們的教育要真正做到以生為本,促進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就要讓學生在校期間培養(yǎng)“相信自己具有完成學業(yè)目標的能力,相信自己對學習過程有充分控制力”。梅主任指出,當下的疫情是一本無字的教材,我們可以抓住這一教育契機,立足當下,面向未來。引導學生開展跨學科的項目式學習,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疫情防控盡責出力,培養(yǎng)孩子們的校園主人翁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更重要地是利用這本無字大書,培養(yǎng)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的能力。

“樂觀主義者從每一個災難中看到機遇”,聰慧的莞外人在特殊的疫情時期發(fā)掘了特殊的教育契機,盡全力把握每一個教育機會,在引導、鼓勵、欣賞與期待中讓每一個孩子遇到更好美好自己。
后記:“冬天從這里奪去的,春天會交還給你。”校園春色,群芳斗艷,相聚之時,指日可待。
撰稿:陳 晶
審稿:梅淑萍、趙浩波
編輯:陳鈺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