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學在某種程度上不同于線下教學,“隔空而教”,距離和互動成為了“難點”。在面對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以及美術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下,我們又該如何上好每一節(jié)線上美術課?如何讓學生喜歡上線上美術課?又如何讓家長滿意美術課?東莞外國語學校小學美術科組做了以下幾點探索。
亮點一:以“精準教研”,提高教學品質
依照課程安排,美術組老師們采取先備課、搜集材料、分享資源,再將學生可能在課堂上遇到的問題匯總并記載下來,隨時為學生進行線上解答。每節(jié)課提早一天提醒學生準備好美術繪畫工具等,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按照學校整體布置,線上教學中結合“全課程”項目式學習課程以及莞易學“云課堂”視頻課,教師與學生一起學習,梳理教學內容,制定多種教學方案,補充教學資源的途徑。為了提高線上教學質量,美術老師們定期開展“云端”教研,及時開展線上教學研討、適時采取有效教學策略,優(yōu)化整合網絡資源。







亮點二:以“學科融合”,讓學習變得更整體
我校一直倡導“全課程”理念,全課程是以主題教學為中心,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使課程內容變得生活化、整體化、綜合化的創(chuàng)新課程模式。美術,也是其中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
居家線上學習期間,莞外二年級學生在科學老師的指導下觀察到了小綠豆生長的過程,我們借此契機,讓學生選取綠豆發(fā)芽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作為創(chuàng)作原型,設計一個動漫形象。現在我們來欣賞一下孩子們創(chuàng)作的綠豆動漫形象吧。



學生觀察綠豆的生長過程

206班梁寶淇

206班王敏葛

205班姚佳妍
全課程理念下的美術課,注重學科的融合,既有理性的觀察,又有感性的表達,讓學生獲得更為立體的學習體驗。
亮點三:以“多種信息技術”,讓線上教學更豐富
信息技術給美術線上教學帶來了無限可能,例如將問卷星、平板繪畫等信息技術運用到線上教學中。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對線上作答非常感興趣,因此教師采用問卷星來了解學生對課程內容學習的掌握情況,同時也能清晰地了解到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以便老師能及時給予學生幫助、指導。在作業(yè)表現形式上,學生不僅可以選擇紙筆形式進行繪畫,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使用平板電腦來進行創(chuàng)作,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讓他們了解了新穎的繪畫形式。






亮點四:以“材料簡單化”,提高作業(yè)實效
在上網課的過程中,有家長反饋美術作業(yè)材料繁多且難找,是導致孩子放棄完成作業(yè)的原因之一。經研究,老師們在布置作業(yè)時,提倡學生發(fā)掘自己身邊可利用的材料進行美術課的學習與創(chuàng)作。材料雖簡單,但也能讓學生在家感受到動手動腦的樂趣,為孩子們的“宅家生活”增添一抹靚麗的色彩。
吳老師負責低年級教學,共開展八個主題的學習活動,下面以《我“繪”春天》、《美麗的花籃》、《水上開花》為例。這些課程主要引導學生利用家中易找的材料,進行綜合性材料創(chuàng)意實踐,作品主題積極向上,內容豐富,可操作性強。




《我“繪”春天》




《美麗的花籃》



《水上開花》
亮點五:以“多元評價”,促進學生成長
現有的美術教師配置無法做到一師一班,那么如何落實美術課程的教學實踐與評價體系,對美術學科線上教學來說尤為重要。
充分利用釘釘教學平臺作為信息技術支撐,以多種綜合評價貫穿課前、課中、課后。課前,組建學習資源包、布置學習單任務、設計翻轉課堂,確保學生做好課程準備。課中,積極開展釘釘群在線互動,為學生答疑解惑,實時評價。


課后,開辟了釘釘的“看看”動態(tài)作為學生互評的平臺,進行課后的作品展示,并結合教師評價,為學生提供互相學習、欣賞的橋梁。孩子們看到同學的作品得到展示,也都踴躍分享給老師,發(fā)揮了評價的激勵與反饋功能。學生在“看看”動態(tài)點贊或發(fā)表評價,形成良性的學習互動,讓學生居家學習如同在教室學習一樣,和同學們有一個交流的空間,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從他人的作品中,不僅學習到了優(yōu)秀的知識技能,更是學會表揚與肯定別人,美育啟智,立德樹人。



“看看”平臺搭建、評價、互動、分享
亮點六:以“公眾號”,讓個展交流無障礙
我校第四屆第一批學生個人書畫展在3月9日如期開幕,但受疫情影響,展出不到三天就全市停課了。為了不辜負學生的心血,也為了給更多的孩子有交流、學習的機會,我校特意推出學生個人畫展網絡展示環(huán)節(jié),讓藝術活動無障礙開展,讓學生不出門便能讀到世上最美的語言,傾聽到孩子們最真摯的心聲,感受孩子們筆下創(chuàng)意無限的神奇世界。我們將會繼續(xù)用公眾號的方式推出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學生個展作品,敬請期待。





特殊時期,東莞外國語學校小學美術科組靈活變通,充分發(fā)揮科組特色,努力把美術課的創(chuàng)造力落實到日常教學當中,讓充滿創(chuàng)意的美術課點亮平凡的生活。
撰稿:吳遠儀
審稿:譚 萍、周 穎
編輯:楊 笛